EVO视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祝响响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建议,构建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祝响响。受访者供图
祝响响告诉澎湃新闻,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重申“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2023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一系列目标任务,无疑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仍有系列问题值得关注。
1. 职前培养:根基有待夯实。一是教书育人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师范生不知道该如何将所学的内容转化为今后所要教的内容,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在考教师资格证时绰绰有余,在运用到实际班级管理中却显得捉襟见肘。二是专业基础技能有待夯实。三笔一画(硬笔字、软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专业基础技能,缺乏长年累月的学习和积淀,未能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教育实践环节有待强化。有些学校的师范生见习少之又少,实习时间降到了最低的限度。
2. 入职培养:适应期有待加持。入职期是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阶段,时间为工作的第1-3年。现行的教师招考有公费师范生、非公费师范生、非师范类毕业生等,他们的组成更加多元。走访的新教师纷纷表示,要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有很大的难度。
3. 职后培养:适切性有待探索。现行的职后培养体系虽涵盖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个层级,相对比较完善,但受访老师们因“自上而下的课程设置”“乏于创新的培训形式”“囿于表象的评价方式”“难以调和的工学矛盾”等原因,认为现行的职后培养体系不能想基层教师之所想,为他们提供解决难点痛点问题的干货硬货,没有真正达到“你刚好需要,我恰好出现,而且还专业”的适需境界EVO视讯。
针对上述问题,祝响响建议,在现有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更加优化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开放性、协同性和联动性。在培养主体上健全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政府多主体参与的机制,在层级和类型上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的协调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在制度保障上实现职前、入职、职后教师全生命周期贯通。”
祝响响建议,要强化师范院校的师范属性。作为职前教育主力军的师范院校需要高举“师范教育”的旗帜。师范院校的每面校旗上,最耀眼的不是那个“大学”而是“师范”,要摒弃“师范性”“学术性”之争,坚定培养合格教师的人才目标,从根基上构建“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
她认为,教育部要引领各师范院校主动顺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系统研究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中小学新设课程,进一步丰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的课程,强化各学科“教学法”课程,为培养合格教师创造有利条件。
祝响响举例,如“三笔一画”等与教师基本素养相关的课程,要一学到底,慢慢内化为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形成终身锤炼基本功的意识。又如要构建“双师型”教师教育队伍,增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中小学实践能力;实行“双导师制”,用一线卓越教师造就未来卓越全科教师。四年的师范教育不仅要培养出一名入门教师,更要为若干年后历练一名优秀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祝响响指出,还应探索教师驻校培养模式。建议教育部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省份进行试点,借鉴医学院住院医师的培养模式,探索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职前与职后的结合的教师驻校培养模式,寻求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构建的新路径。
一是开展职前新教师的驻校培养。浙江浦江等地为帮助非师范类幼儿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缩短磨合期,对新招聘的雇员制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岗前集中培训,大大提升了雇员制教师的综合素质,很多老师已经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这种职前教师驻校培养模式因为有了高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研修机构、驻地学校等多主体的合作,赋予了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新功能,实现了将人才培养的场所从“象牙塔”搬到真实课堂的转变EVO视讯。形成由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和教师研训机构等组成的合作共同体,对教师进行入职前的驻校培养,以此夯实职前培养。
二是落实各级导师的驻校引领。采用“柔性人才引进”“银龄教师”“支教”等方式,让优秀的教师真正下沉到一线学校,走进课堂,开展入职教师和职后教师的专业引领。激活本土资源、加强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本土化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是破解教师培训系列问题的治本之策。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学校,可以依托这些乡村导师的驻校引领,做好教研共富,打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样态。